close

男孩,3歲。吃飯是媽媽的地雷(活動量大,不愛吃)
老師提及孩子的天生氣質,舉例吃飯。剛好孩子天生也不愛吃飯、挑食。用你可以決定吃或不吃給孩子選擇,孩子就不吃,媽媽可能會發火。請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?

 

不吃?就不要吃啊~真的不餓還硬要吃,好辛苦耶!

為什麼在大人的吃飯時間,一定要小孩跟著一起吃飯?是大人的時間規劃中,如果大家一起在這時間去吃飯,對團體生活或社會運作上來說比較方便,可是對於小小孩的生活來說,一點都不需要這種「方便」啊!

要想通小小孩的飲食問題,就想像一下動物的飲食行為吧!哪隻小狗或小貓是看時間決定吃不吃的?都是看肚子餓不餓決定的吧!會用時間來規範飲食行為的,就是人類而已,而且是經過教育的行為。所以,在「教育成功」之前,小孩不按照時間吃,是「對」的,媽媽實在不需要對孩子發火。

那怎麼辦啊???難不成到了下午三點還要再幫他準備一餐?多累人?看吧!大人不願意這麼做是因為自己不想那麼累......

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大人沒時間,不是小孩的飲食健康!那麼這一題的答案很簡單:「把孩子的午餐保溫,等下午三點再復熱給他吃。」因為,這對孩子來說,是最合理的方法啊!

好吧!正經點!講講飲食教養。

為了讓孩子能學習「融入人類的社會」,我們得要幫助孩子「社會化」,讓他的生理時鐘符合一般大眾的規範,也就是,要讓他「願意在中午十二點吃飯」。

怎麼做?首先,讓他在十二點覺得餓,或是在十二點不用吃這麼多。早上早點起床、早餐不要吃太飽、早點不要距離午餐太近、把午餐的一部分份量挪到早點先吃、增加活動量,這些都是辦法,該怎麼操作,媽媽先觀察孩子的起居,做下紀錄,最終一定可以找出幾點前要起床活動、幾點後「禁止餵食小動物」的規律了。

其次,我一向不喜花費過多時間在烹飪之上(枉我還有廚師執照!)我認為孩子張不張口是他的抉擇,所以必須跟孩子溝通「飲食的意義」,而不是把力氣花在改變餐點之上。重點是「讓他知道為什麼需要吃飯」,因為要有力氣去玩、要長高、要變壯、要有抵抗力不生病......那些什麼火車過山洞、飛機進入飛機場、比賽看誰吃得快的遊戲,基本上跟飲食知識、態度扯不上邊的做法,我認為對飲食行為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,只是眼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哄騙小孩張口,反而更模糊了吃飯的重要性,看心情偶一為之就好了。

最後,大家都說「告訴孩子,你現在不吃,到晚餐前都沒有東西吃了」,嗯......可以不用這麼絕對啦!才三歲,就算午餐吃完了,小小的胃裝得下的食物也可能撐不到晚餐時間(又是因為大人的時間規劃決定的),所以,如果需要點心,把正餐的一部分挪過來,化整為零,讓大人小孩都輕鬆一點。

總之,不在「該吃飯的時間」吃飯,其實不是錯,大人先放下這個執念,不要跟孩子站在對立面,然後從「在自己可以做到的範圍內幫助孩子『轉大人』」的角度著手,大家都好過一點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孩子 飲食 不吃 不餓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咚她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